新闻动态

销售经理:李经理441232214
移动电话: 18871120001
    13872897578

办公电话:0722-3260308
图文传真:0722-3260308
电子信箱:hbjnzt@163.com
公司地址:湖北省随州市星光汽车工业园特1号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加强医疗废物转运车的管理, 防止医源性感染A

更新日期:2019/1/18  来源于:www.hbjnzt.com  作者:  点击次数:
医疗废物是我国法定的危险废物,名列危险废物之首,在国际上也是需要重点控制的废物种类。由于医疗废物具有与其他废物不同的特性,其面广点多,常伴左右,数量庞杂,种类繁多,不仅含有容易致伤的医疗锐器,还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化学药剂及放射性物质等,其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是普通城市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更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而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险,因此需要建立专业的处理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专门的法规和技术体系以及专业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
1医疗废物一旦处理不当,将后患无穷
据美国一项调查[1],1991年发生肝炎的患者中,医务工作者占有10%~30%,均在拔取针头时被刺伤所致,其中急性肝炎患者中重症占1.4%。1989年有20人被锐利器械损伤而感染上艾滋病。此外,被医院广泛采用的消毒办法也未能逃脱专家质疑的命运,吉林省就曾发生医疗废物污染水源事故,诱发伤寒流行,致400多人发病,5人死亡。北方某村,是我国北方回收处理废旧塑料的最大交易市场之一,每天都有上百吨来自各地的废旧塑料在这里进行交易,而这些废旧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周边各大城市医疗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且不说这些搀杂有医疗垃圾的废旧塑料制成生活用品后流入社会危害有多大,单说该村人自己受害的程度就已经触目惊心。据新闻报道,这里的地下水已经污染到地下300米,天上看不到鸟,水里见不到鱼,人也常常生病,连续几年征兵工作,村里没一个合格。美国纽约州也曾发生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建筑住宅污染事件。
医疗废物“变废为宝”的报道时时出现。新华网哈尔滨2004年3月19日电,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近日又查获了一起私自贩卖医疗废物案,坚决杜绝医疗垃圾流入社会还需努力。有专家提出倒是可以通过建造医疗垃圾焚烧发电厂来使医疗废物变废为宝。
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2]已逐步得到大家的共识,它主要能够:①帮助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巩固正确洗手的效果;②减少社区暴露于多药耐药细菌的几率;③大幅度减少HIV/AIDSB、脓毒症、肝炎等从医疗废物途径引起的传播;④控制动物传染病(如从昆虫、鸟类、鼠类和其它动物传人的疾病);⑤切断感染的循环;⑥省时省力的解决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问题,包括减少针刺伤的危险;⑦杜绝医疗废物的非法再利用。
2职业防护不容忽视
在2002年底到2003年SARS流行期间暴露了我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相应的管理、技术手段的严重不足。开始时医务人员感染病例较多(约占1/3),就是因为当时在抢救、治疗、护理SARS病人的过程中,防护不够造成的,后来由于加强了防护,感染明显减少,当然可能也存在某些防护过度的现象。在台湾,SARS流行期间就出现了因医疗废物而感染SARS的报道。医务人员职业防护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医源性感染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院职业防护意识相对薄弱,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技术落后。而在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过程中,防护措施差,被扎伤(割伤)而感染的现象时有报道。针刺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主要的职业伤害之一,是非安全注射在医疗机构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而非安全注射也包括注射的废弃物处理不当。
我国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王红红等[3]的一项调查显示护士容易发生针刺伤,一年内达81.8%,其中包括医疗废物的不合适处置而造成的损伤。美国每年有至少100万次针刺伤,其中有2/3未报告,有3500~12000名医务工作者被报告确诊由于针尖刺伤而受到感染、还有大量的未报告病例。而新西兰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年每5名全科医师或护士中就有1名发生针尖刺伤。发生针尖刺伤后,HBV的传播危险是2%~40%;HCV3%~10%;HIV0.2~0.5%。据估计,全球由于不安全注射有217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占新发病例中的33%[4]。发生该类事件后对当事人的心理、生理创伤和工作、生活上都造成一定损失,然而,目前锐器的贮存及处理还没有确实安全有效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皮肤破损、口腔、鼻腔粘膜或眼结膜等直接接触而传播,以及通过手和其他污染物间接接触而传播,这也说明了合理洗手的重要性,有关专家呼吁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保护。需要强调的是防护医务人员本身就是保护病人,否则不仅感染医务人员,也容易在病人中间造成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标准应包括[2]:①正确的健康教育与培训;②个人防护服及用具:包括头盔、面罩、眼罩、手套、工业靴等;③有效的职业健康计划:包括预防接种免疫,暴露后预防,医学观察;④个人卫生:包括洗手习惯及减少接触有害医疗废物。
从20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时候,西方国家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规范,建立了完善的防范措施,国内医院也应建立操作性强的细化的防护措施、报告程序及应急保障制度。2003年,国务院和国家卫生部先后公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医疗废物的管理。